2018年已然过半,当前我国织造机械市场形势怎样?6月21日,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织造机械分会2018年年会上,业界百位代表在杭州聚首,为织造机械行业把脉,共同探寻行业发展方向。
国内外多因素影响
织机需求大幅增加
今年一季度,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共销售高速剑杆织机2234台,同比微增1.82%。国内共进口高速剑杆织机433台,同比大幅减少53.84%。包括普通剑杆织机在内,1~3月,我国国内企业共出口3984台,同比大幅增长37.71%。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共销售喷水织机13000台左右,同比增长30.77%。喷水织机进口共134台,同比减少51.97%。国内企业共出口喷水织机2691台,同比大幅增长49.25%。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共销售喷气织机4964台,同比增长100.73%;喷气织机进口936台,同比减少6.96%;国内企业共出口564台,同比增长3.87%。
环保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强也间接使得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另外,地方政府也借助强化环保政策来完成去产能及产业转移的任务,比如,江苏吴江地区将在3年内淘汰10万台喷水织机,同时引导当地用户厂更换其他类型的织机。这也是今年喷气织机需求大涨的一个原因。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内的生产厂家将市场瞄准了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国家,再加上该地区主要纺机进口市场金融政策恢复稳定等因素,带动了国内生产厂家的销量增长。
政策调整+贸易摩擦
设备出口面临挑战
当前中国纺织出口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来自于12个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每年平均上涨10%,对于依靠低成本竞争的供应商来说,没有可持续性;来自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低成本国家的竞争;在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下,贸易商采购策略的调整和产业链变迁;越发“不友善”的周边和全球政治环境,弱化了商业长期合作的信心;人口老龄化,从业人员逐年减少,估计全国低技能劳动者每年减少300万人;土地、环保、融资的压力加大,导致成本上升且不可预测;地方政府对本地规划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冲动,有经营中断的风险;向国外和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民营企业家信心的降低和企业传承的困惑;知识结构的升级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时尚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既品牌、设计、分销和创新;业务向大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压力变大。
国际市场加速洗牌
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
当今,亚洲是全球纺织行业、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机械市场的中心,亚洲区内1800亿美元的庞大贸易。亚洲市场对于纺织机械自动化、高性能、节能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亚洲纺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亚洲区内贸易将倍增至3500美元,届时,亚洲将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贸易市场。
智能互联方向清晰
节能高效强化性能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秘书长李雪清说:“2017年,国产织造准备机械继续向高效、节能、智能、模块化应用的方向发展。准备机械更加注重生产过程的在线检测和精细控制,并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等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织机在继续提升效率和产品适应性的同时,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结合织造工艺专家系统,建立导航数据库,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织造车间打下基础。多个企业在短板装置如开口设备、穿经设备上发力,以期提高国产设备的性能。环保节能也是2017年的主题,‘环保风暴’促进生产企业洗牌,也推动了设备的更新提升。国产织造准备机械通过尝试改进驱动方式、配气技术等,以期达到节能、节气的目的;另外,喷水织机的水污染问题也得到多家设备企业的重视,寻求设备端的解决方案。”
江西宏源机械有限公司具有近三十年的化纤设计制造经验,拥有丙纶FDY纺丝机、丙纶纺丝机、涤纶FDY纺丝机等化纤产品纺丝工艺、工程成套技术。宏源以制造质量上乘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获得客户的信赖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