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纺织机械贸易抓住了参与全球纺机生产与贸易分工的契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框架下,以内生性技术进步为依托,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商品附加值,进而逐步迈向全球纺机贸易价值链中高端。
40年在人类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只是沧海之一粟。但在我国乃至全球贸易发展史上,过去的40年中,世人见证了一个由全球贸易价值链边缘地带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向国际贸易主要参与者和体系建构者的转变。这其中,我国的纺织机械贸易通过改革开放,抓住了参与全球纺机生产与贸易分工的契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框架下,以内生性技术进步为依托,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商品附加值,进而逐步迈向全球纺机贸易价值链中高端。
从模仿到创新的三个阶段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0年,可以说是我国纺机出口的建设发展期。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纺织系统成立了行业的纺织机械与技术进出口公司,一些省市、地区有了对外贸易窗口,部分企业也有了自主对外出口权,自此纺机出口数量逐年递增。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纺织机械器材行业经过科技攻关,引进消化吸收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使纺织机械器材产品的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纺机企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清花机、梳棉机、细纱机、粗纱机等棉纺成套设备开始进入国外市场。此时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生产和销售的纺织机械产品中,已有30%达到上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在1996年~2000年期间,我国纺织机械产品不断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以国际招标中标的叙利亚24万锭棉纺成套设备项目为契机,在巩固东南亚、非洲出口市场的同时,开拓了埃及、墨西哥、秘鲁等新区域,为扩大纺织机械出口打下了基础。
进入本世纪,我国纺机出口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大跨步阶段。在2001年~2005年间,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工艺制造技术与装备有了新的发展,但我国纺机出口一直在5亿美元左右徘徊,不匹配我国快速发展的纺织工业。进入2006年,我国纺机出口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达到12.37亿美元;2007年继续保持增长,超过15亿美元;2008年尽管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对出口的影响不明显,全年出口达到15.67亿美元;金融危机对纺机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009年,出口回落至12.11亿美元。这期间,我国针织、印染设备制造水平的迅速提升,极大地丰富了纺机出口产品的类别,也使纺机出口额在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这是我国纺机出口有史以来增长最快、出口品种最多的5年。
从2011年开始至今,我国纺机出口进入了调整期,稳中有升成为主基调。“十二五”期间,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出口金额从2011年的22.4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89亿美元,年均增长8.3%。进入“十三五”以来,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努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使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
内外因推动出口高速增长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我国纺机产品出口额总体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除了开放的国际纺机市场环境与良好的增长机遇等外部因素外,我国纺机企业苦练内功,在装备技术水平上的不断突破提高,内外因素结合才使得高速增长水到渠成。
全球纺织产业向亚洲转移为我国纺机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对纺机设备的需求十分旺盛。国内一些优秀纺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设立加工厂也有力地带动了纺机出口。在稳固东南亚市场的前提下,我国的纺机设备逐渐打开了非洲、美洲一些国家的市场大门,我国纺机出口的版图也在日益扩大。
实际上,除去外部因素,纺机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装备产品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出口产品的类别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基础较好的成套设备的机电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同档次的国外产品相比,在性价比上占有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设备发展突飞猛进,我国纺机企业自主开发和生产的年产20万吨的成套聚酯装置及日产50吨的抽丝设备,日产100吨、200吨的涤纶短纤成套设备颇受市场好评,在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有了中国化纤设备的援外项目。而我国过去基础较为薄弱的设备,由于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进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我国纺机产品的国际化配套能力也不断增强,国内生产的辅助装置,以及零配件不仅出口给国外纺织企业,一些国际知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也购买我国的零配件为其主机配套。
伴随我国纺机出口额的逐年增长,我国纺机产品出口的营销网络也正在逐步健全,不少纺机企业在境外主要销售市场都设立了售前售后服务机构,并派专门的技术人员驻扎销售点,工程师进行定期巡回服务,为企业解决设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不仅赢得了用户企业的信任,同时也为拓展当地的纺机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改革开放之初,申请护照的手续复杂,办齐至少要3个月。而现在,许多国家都是落地签证,只要一通电话或是微信联系,第二天就能赶到。这为我国纺机企业的售后服务效率提升带来了质的飞跃。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合作交流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纺机的技术服务普遍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方面甚至优于外资企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如是说。